篮球比分

图片
当前位置: 篮球比分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时间:2021-04-02 11:47

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化和旅游局,局属各单位、机关各科室:

现将《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聚焦年度目标任务,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

黄石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1年3月30日


??

2021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八次全会,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全省文化和旅游局长会议以及全省广播电视工作、体育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对标市委、市政府系列部署和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深化“五大转型”,丰富拓展“五城”内涵,实现“四再”目标,以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为抓手,以“思想破冰 引领发展”主题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加快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强化文旅市场规范管理,守牢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开创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1.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学习。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贯彻落实“思想引领、学习在先”机制,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思想破冰 引领发展”主题活动,实施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党建基层基础。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以提升支部政治功能为重点,按照“六有”标准和“三型支部”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督导检查和业务培训,不折不扣落实规定任务和反馈问题整改,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倡导“走出去、请进来”开放思维,提高领导干部把握全局、超前谋划、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能力,不断加强团结合作,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加强人才引进、人才培训和干部选用,锻铸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深化“大事在手、难事不躲、琐事统筹、事事着落”工作要求,完善定期“硬账硬结”述职制度,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2.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强意志,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对党员干部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体系,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对项目建设、资金安排、评价评级等重要廉政风险点的监管,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年度财务审计制度。积极开展第22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十进十建”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3.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意识形态守土有责的履职自觉,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分析工作机制,严格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文化活动、文旅市场等导向管理和内容审核。加大正面宣传工作力度,力争在国家和省级主流媒体有新突破,对内营造良好氛围,对外树立积极形象。落实系统内官网、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审批把关制度,妥善处置舆情突发事件。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任务。

二、推进名城创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4.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提请制定《支持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的若干扶持政策》等文件,围绕“老矿、老厂、老路、老码头、老街区”,积极谋划工业史诗黄石“八珍”,深化工业史诗内涵体系和项目支撑。充分履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指挥部办公室职责,统筹推进文旅项目建设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文本编制等工作。

5.扎实打造最美工业城。继续做实地矿科普研学品牌,推进大冶湖核心区研学基地建设,通过工业主题故事化、工业故事场景化、工业场景体验化、工业体验趣味化,增强工业旅游的独特魅力。全力支持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景区、东方山景区和仙岛湖景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大旅游IP对外宣传推介力度,使工业旅游成为城市转型升级的新看点,成为旅游投资和消费的新热点。

6.精心谋划文体旅游城。以华侨城水公园开业为引爆点,举办首届“湖光山色”文旅嘉年华活动。编制大冶湖核心区文体旅游城规划,按照“相遇美好·城市活力中央会客厅”定位,布局交通集散、会议会展、研学教育、主题乐园、文化艺术、水上运动六大业态产品,及地矿科普观光之旅、矿冶文明寻根之旅、先进制造研学之旅、科学健身休闲之旅四大研学线路,服务新城开发和城市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7.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补齐基层文化设施短板,全面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提档升级,城区14个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积极申请街道文化站免费开放经费,按标准全部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探索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路径,积极构建黄石市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整合资源信息,加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黄石书房,完善15分钟文化圈,提升全市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供给能力,继续推进“县聘乡用”机制落实,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工作,积极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捷公共文化服务。

8.创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推进“送文化”“种文化”,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以需求为导向,有针对性地组织“戏曲季·基层行”“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等活动,加大周末百姓大舞台、磁湖文旅讲堂、铜都欢乐大舞台、富川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支持社会文艺团队发展,开展文艺团队星级评选工作。

9.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中国梦 工业魂”主题,加大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作用的原创精品的扶持力度,支持黄石本土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创新发展,组织创作优秀作品参加第四届湖北省艺术节,聚焦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大众文艺,积极创作《千年工魂》《五韵金声》《百年华新》等一批彰显黄石人文底蕴的作品,举行“建党伟业、历史丰碑”大型书画展等活动。

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10.提升旅游资源品牌创建。做好全市A级景区复核工作,做好龙凤山4A景区创建验收工作,创建1个市级旅游集散中心。做好乡村旅游振兴工作,积极创建省级旅游名镇、名村、名街。指导创建市级旅游名镇1个、市级旅游名村1个。

11.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展A级景区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我市景区建设、运营、服务能力。做好智慧旅游工作,探索“一部手机游湖北”全域智慧文旅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机制,扩大我市旅游知名度。

12.做好重大活动组织工作。按照全省统一安排部署,精准实施“与爱同行 惠游湖北”活动,积极参加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七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宣传推介活动,组织好“5.19”中国旅游日黄石系列活动。

五、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13.狠抓产业招商增体量。围绕夜经济、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品载地文化多元化体现、精品民宿等新业态培育、乡村旅游开发等主要方向,以文旅、文博、文创、文商等融合发展为抓手,加强和各县市区联动,面向珠三角、长三角等方向重点招商;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组织景区、企业参加国内大型投资、经贸洽谈会和产品展销会,搭建载体平台,开展节会招商;挖掘和发挥楚商带动和纽带作用,走访各地楚商商会,健全畅通文旅行业与楚商的信息资源共享渠道。

14.狠抓项目建设提品质。实施“一中心两库”工程,推动项目建设由静态管理向动态调度转变。“一中心”,以市级重点文旅项目建设为中心,对标年度投资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建立月调度季度考核机制,适当采取奖罚,督导各县市区文旅局强化担当,推动项目建设工作。“两库”,建立全市文旅项目库和项目建设人才库。建设正规化、动态化的项目库,将全市所有500万元以上的文旅项目纳入监控,积极推动项目库的转化和达效。注重人才培育和使用,以市局文旅项目建设办公室为班底,“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聘请院校专家、吸纳各县市区文旅局和文旅企业优秀人员,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培育一支实践能力强的项目招商服务保障专业人才队伍。

15.狠抓文化产业指标促转型。摸清全市文化产业相关企业底数,制定和实施中小微企业进规培育计划;建立“企业包保人”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区建立专班,指定专人,指导企业按计划达成各类经济指标;争取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季度调度制度;落实产业政策,争取出台促进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六、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

16.健全文物保护体系。严格落实《文物保护法》《湖北省文物安全管理办法》,夯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和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启动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指导市、县文物部门建立分平台,明确不同层级监管责任,坚决杜绝文物“两线”违建行为,提升全市文物安全监管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协调、指导和监督全市持续做好文保安防项目立项申报、实施和文物火灾隐患整治和消防能力提升工作,确保文物安全。

17.强化基础保护工作。启动市(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控地带划定和第四批市保申报遴选工作,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加强文物保护项目规范化管理,持续推进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红三军团革命旧址等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要求,督促做好华新水泥厂旧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等文物本体保护。做好第八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全市石窟寺文物调查。

18.推进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围绕建党百年,做好保护展览展示宣传,实施龙港革命旧址(省保)修缮工程及龙港革命纪念馆改造升级展示等工程。继续做好全市文保项目建设及2022年立项申报工作,推出2条中小学生博物馆研学线路,启动我市古籍普查工作,加快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国家考古公园、铜绿山博物馆新馆、华新水泥厂旧址湖北文化遗址公园建设和“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申遗进程。

19.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和资源数据库,开展多种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传承,推动阳新布贴、阳新采茶戏、大冶石雕、大冶刺绣等项目化、规模化、市场化。以“中国端午节·西塞神舟会”保护和利用为核心,规划建设鄂东南生态文化实验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探索非遗进景区新模式。试点在仙岛湖等景区建立黄石非遗工坊,推动黄石港饼、松花皮蛋、金牛千张等传统技艺类项目进入景区,融入生态游、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文旅融合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七、深化广电事业创新发展

20.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认真落实境外卫星电视联席会议制度,开展联合整治大行动,坚决打击非法安装境外卫星接收设备行为,重点加强对微信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传播网络视听内容的监管。持续开展广播电视安全生产和安全播出大检查工作。完善我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信息报送系统,加强对我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指挥调度,规范全市安全播出零报告流程。完善监管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安全播出内容监管。

21.扎实推进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着力提高广播电视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全市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面数字电视700兆频率迁移工作,全面推动广播电视无线传输覆盖网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广播电视高质量发展;巩固加强“村村响”、“户户通”广播电视设施建设,打通应急宣传的“最后一公里”,向广大群众提供广播电视优质服务。

八、促进文旅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22.加强文旅市场监管。加强营业性演出市场内容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文化市场、旅游市场“黑名单”管理办法。加强智慧监管,推广应用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实施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旅行社、星级酒店评级、评星动态监管;全力做好2021年导游培训工作,参加湖北省第十三届导游大赛。引导文化市场行业转型升级工作,探索网吧、娱乐场所退出机制;进一步做好优化文旅市场营商环境工作,推行文旅市场行政审批“一事联办”政策,制定“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和文旅行业自由裁量清单,向社会公示市场监管事项清单,严格遵守“企业宁静日”政策,积极为文旅企业争取相关优惠政策。

23.提升综合行政执法效能。持续开展平安文化市场创建,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加大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重大案件督办力度。加强文物、体育行政执法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监管,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风险防范预警、突发事件处置等防控体系,守牢安全底线。

九、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疫后重振工作

24.持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严守疫情防控底线,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要求,坚决落实文旅行业疫情防控措施,严格人员健康管理,按要求完成“应检尽检”及疫苗接种工作,切实抓好旅游景区、公共文旅场馆、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等文化和旅游领域疫情防控,管好市内文化和旅游活动。

25.加速推进行业重振复苏。积极向上争取省、市有关扶持政策,协调解决文旅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指导帮助市场主体克服要素制约,争取政策资金和再贷款扶持,落实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全力服务文旅行业加速发展。

十、强化基础和服务保障能力

26.抓实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完善旅安委办公室工作机制,压紧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隐患整改动态监管机制和应急救援机制,严格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抓好文旅场所消防、旅游包车、特种设备、在建项目、文物安全、高危游泳项目、重要场所和设施安全等关键环节,确保安全生产“三无”目标。建立全市A级景区安全生产档案,摸清潜在风险点,制定A级景区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开展黄金周以及汛期、雨雪天气安全生产检查,推进部门联防联控,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27.落实全市重点任务。认真完成精准扶贫、文明创建、扫黑除恶、招商引资、社区共建、“双千”帮扶、“双拥”、河长制等各项任务;抓好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维稳、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资金、授牌命名及承办重大会议活动。

28.保障有序规范运转。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出台《黄石市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等重点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系统办公信息化水平。落实“三短一简”要求,提高办文、办会、办事能力。实行政务信息“五公开”,公布重大决策事项目录。完善“一张网”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统筹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假日值班、应急值班、机要保密、档案管理等各项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和群团组织建设,促进全系统各项工作有序运转。